走遍青岛——爱上岛城的山山水水阅读:1396/3
相关目的地:青岛
出发时间:2023-05-06
出行天数:3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260326.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写在前面的话
好久没去
青岛
了,岛城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作为
山东
人我却说不出来个一二。从小到大,
青岛
总共去过三次,第一次是四五岁的时候,那时候爸爸总是出差,天
南海
北地扛个摄像机跟着摄制组到处拍片摄影,他前脚走到哪,我妈后脚就把我带着跟到哪,一来二去也走过不少地方,
青岛
就是其中之一。第二次去
青岛
,是上初二那年,我妈心血来潮,要带着我和我姥姥出去
青岛
耍耍,就住在五四广场附近,那会儿
青岛
市政府周边还是一片荒芜,去了趟栈桥、爬了趟崂山,也没太多的感受,一个星期很快过去了,现在姥姥已经过世,然而
青岛
成了我和姥姥唯一出去旅游的经历。第三次去
青岛
,是读大学的时候,那会儿我也没个女朋友,更不喜欢三五成群地出去疯,爸妈约上另外一家人一起
威海
烟台
青岛
地逛了一周,地方没去多少,就记得推杯换盏地喝了不少,从早上醒来到晚上半夜,几乎就是围着饭桌在转。
现如今,父母老了,姥姥也不在了,本就两地分居的我,老婆孩子也不在身边,恰巧因为工作关系,有机会到
青岛
小住两个月,假期和周末闲暇之余到
青岛
的各地走走转转,喜欢独居的我仍是背起挎包一个人行动,不图别的,就是自在、随性。由于平时还比较能经常见得到大海,因此我不是特别地喜欢在海边一坐一天的晒太阳,而是非常享受徒步的快乐,三天的时间转了23个景点,几乎涵盖了
青岛
市内的所有知名地点,看似挺多但还有些许遗憾,像是
青岛
啤酒博物馆、信号山、小
青岛
这三个地方还没有去过,大满贯的愿望清单少了三个圈圈,如此也不过如此,再见??
青岛
,我还会回来的!
第一天行程安排
第一天路线:
青岛
老火车站——栈桥——圣弥
厄尔
教堂——
青岛
邮电博物馆——
德国
监狱旧址博物馆——骆驼祥子博物馆——
青岛
市美术馆——网红墙——解放军海军博物馆——鲁迅公园——小鱼山景区。
用时:10:00——18:00,八个小时
出行方式:徒步
景点一:青岛老火车站
原
青岛
站由
德国
人魏尔勒和格德尔茨设计,主要由钟楼和候车大厅二大部分组成,北联一层办公用房,砖木钢混合结构,建筑具有
德国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车站候车大厅以高大的装饰山墙和三个大型券门突出面向市区的主入口,楼南角耸起一座造型优美的尖钟塔,正居于
广西
路和兰山路的轴线上,成为兰山路对景。建筑双坡陡峭屋顶,钟塔的基座、窗边、门边及山墙和塔顶的装饰都用花岗石砌成,是仿半木构式样的公共建筑。屋顶为四坡顶,面覆
中国
杂色琉璃瓦。
新
青岛
站整体呈U字形,其三个站房均保持原车站红瓦黄墙的欧式风格,如老钟表楼和候车室,每个站房上均以隶书体写上了红色的"
青岛
"二字。西站房的装修风格与东站房的不相同,如其迎客广厅的屋顶不是列车车厢的形状,而是有六个圆形吊顶的平屋顶。
景点二:栈桥
对于栈桥的记忆最早是在四五岁之时,那会儿的我刚刚记事,穿着蓝色的短袖短裤,抱着救生圈在凭栏之处与栈桥合了影,除此别无在他。虽说
济南
与
青岛
相距不远,但我来的次数并不多,话说上一次到栈桥来大约是1995年左右,距如今已有28年之久。
今天的
青岛
碧海蓝天,窗外三五栋欧式城堡风格的红顶瓦房
临海
而建,远处宽阔的大海,海浪拍打着沙滩。海边海鸥翻飞,有三五追逐嬉闹式,有伞兵满天飞式……新奇和欢喜在内心涌动!
上午来栈桥,熙熙攘攘的游人把栈桥挤得水泄不通,感觉是被人流推着往前走。
栈桥及回澜阁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小
青岛
隔水相望。栈桥素有"长虹远引"之誉,也被誉为"
青岛
十景"之首,成为了
青岛
的象征和标志。它全长440米,宽10米,桥两边有坚固的护栏和莲花路灯,尽头建有半圆形三角防波堤,呈“个”状。南端八角重檐攒尖顶的"澜阁"琉璃飞檐、处处展露着中华建筑之美。
景点三:圣弥额尔教堂
青岛
天主教堂本名天主教
青岛
教区
浙江
路圣弥
厄尔
教堂。教堂于1932年破土动工,由
德国
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特式和
罗马
式建筑风格而设计,1934年10月落成,历时两年半多。拟建教堂应高百米,适逢二战爆发,希特勒严禁
德国
本土资金外流,该教堂不得不修改图纸,即建成现在规模。
教堂占地面积114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301.54平方米。教堂以黄色花岗岩和钢筋混凝土砌成,表面雕以简洁优美的纹案。窗户为半圆拱形,线条流畅,显得庄重而朴素。大门上方设一巨大玫瑰窗,两侧各耸立一座钟塔,塔身高56米,红瓦覆盖的锥形塔尖上各竖立一个4.5米高的巨大十字架,塔内悬有四口大钟,一旦钟乐鸣奏,声传数里之外。
教堂之外,城市着力打造“老
青岛
·上街里”品牌,打造最具街里艺术气息的旅游艺术主题活动。另外,在教堂的不远处就是“安娜别墅”,这是房子的建设者罗伯特·卡普勒(Robert Kappler sen)和他的儿子汉斯·卡普勒(Hans Kappler),为了表达对他们家族一个叫安娜的亲戚的敬意,而特别命名的。现在已新晋为“爱情主题”的网红打卡地,尽是些年轻的小孩儿们自拍之地,对我已经没啥吸引力了。
景点四:青岛邮电博物馆
青岛
邮电通信业始于19世纪末。
青岛
原系渔村,19世纪末逐步发展为口岸。1891年清政府为防外国侵扰,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兵四营移驻胶澳(即
青岛
),设置军事防务,
青岛
遂成为
海防
重镇。1893年清政府在杨家村(今登州路一带)设置电报房,布设沿海军讯电线,标志着
青岛
邮电通信蹒跚起步。
1897年
德国
入侵
青岛
后,在
青岛
租借地和胶济铁路沿线城镇设立了较系统的邮电通信设施和管理机制,实行邮政、电报、电话三家分营制度,同时保留了大清邮政、电报体制。1914年
日本
取代
德国
侵占
青岛
后,接管了胶澳和胶济沿线
德国
邮电通信机构,在继续沿用和扩充
青岛
邮电通信设施与业务的同时,对邮电通信实行军事统治和业务垄断。1922年
中国
政府收回
青岛
主权后,
青岛
邮电通信成为
中国
邮电通信体系的一部分。1938年
日本
再次侵占
青岛
后,将
青岛
邮电通信纳入
日本
侵华战争体制,垄断了
青岛
的邮电通信设施和资源业务
1945年
日本
投降后,国民党政权接收
青岛
邮电,恢复原有邮政、电报、电话管理体制。
1949年6月2日
青岛
解放,
青岛
邮电通信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景点五: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
青岛
德国
监狱旧址博物馆,因为当天没有开门,估计是内部整修,所以就没进得去。
景点六:骆驼祥子博物馆
骆驼祥子博物馆位于
青岛
市黄县路12号老舍故居内。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文学专著命名的专业性博物馆。上世纪30年代中期,老舍在国立
山东
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了
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以及小说《文博士》《我这一辈子》等一批优秀作品。《骆驼祥子》是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各种语言译本最多的一部,迄今为止亦有近四十个版本在世界各地传播,见证了
中国
文学与世界对话的历程。博物馆一楼作为主展览场馆,序厅、版本厅、创作厅等将展厅的功能区划分开来,其中的创作厅还对当年老舍书房进行了部分还原。
《骆驼祥子》是老舍在
青岛
的这处居所里完成的,因此以《骆驼祥子》命名博物馆更能凸显
青岛
老舍故居的特色。由于目前国内已开放的老舍故居有三家,
北京
、
重庆
,第三家就是
青岛
,于是2008年12月26日老舍之子舒乙先生给
青岛
负责修复老舍博物馆的负责人的一封信写道,“不妨叫‘
青岛
老舍故居及《骆驼祥子》博物馆’ 或简称‘《骆驼祥子》博物馆’”,以和其他两馆区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