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秋瑾北青霞”~走进刘青霞故居阅读:1136/12
相关目的地:开封
出发时间:2023-12-29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391911.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在
开封
市顺河回族区的闹市中,有一座已有百年历史的清式民居四合院,整座院落坐北朝南,东、西宅院布局及建筑形式完全一致,各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900余平方米,雕饰素雅,门敞窗明。四合院的主人便是曾获孙
中山
先生赞誉的“巾帼英雄、天下为公”的刘青霞女士。
开封
市刘青霞故居纪念馆是2011年11月14日设立的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位于
河南
省
开封
市顺河回族区。
刘青霞故居是刘青霞在
开封
的住所,具有历史纪念意义。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是典型的并排两座三进四合院。
刘青霞故居位于
开封
市顺河回族区北土街刘家胡同,刘家宅院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刘家宅院是典型的封闭式四合式院,坐北朝南,东、西宅院布局及建筑形式完全一致,各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900余平方米,东院、西院共有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房间70余间,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整座院落建筑雕饰素雅,门敞窗明,相配益彰,虽无雕梁画栋之华美,却也碧玉素装,雅而不俗,是
河南
省保存最为完整的中原古典建筑风格四合院。 2006年5月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建筑,既有北方四合院的的典型面貌,又有
河南
民居的建筑特色。刘青霞故居纪念馆作为刘青霞生活及奋斗的实物载体,不仅市人民群众更了解到她的传奇人生,体现了她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核心价值观的追求,而且对当代社会就、教育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故居基本陈设为刘青霞生平事迹展,展览主要分布在东院一进院的四个展厅,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分别讲述了“富贵刘青霞”“乐善乡梓兴教办学”“扶桑游学支持革命”“争女权 襄助革命天下为公”四方面内容。
故居作为刘青霞生活及奋斗的实物载体,不仅可以直观了解到她传奇的人生,而且对于当今社会也具有积极的教育和借鉴意义。
刘青霞故居纪念馆作为刘青霞生活及奋斗的实物载体,不仅市人民群众更了解到她的传奇人生,体现了她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核心价值观的追求,而且对当代社会就、教育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在辛亥革命历史上,有两位女性的声望极高。一位是秋瑾,另一位就是刘青霞,人称“南秋北刘”。秋瑾很多人都听说过,那这个刘青霞又是谁呢?
第一进院
走进第一进院,有东、南、西三处厢房,里面陈设的刘青霞生平事迹介绍。
南边
刘青霞(1877一1922年),
河南
安阳
人。出身官宦门第,原姓马。其父马丕瑶曾任“帝王之师”,教授过光绪皇帝,后外任两广总督,次兄为晚清翰林。18岁嫁于
河南
尉氏
刘耀德为妻,人们因此称为刘青霞。
东边
刘青霞上面有四个哥哥,作为官宦人家的小千金,刘青霞18岁之前的生活安稳、富足,只需要偶尔读读书、绣绣花,生活一点烦恼都没有。
刘青霞的长兄虽然没有进入仕途,但是他创办实业,设立过纱厂、开办煤矿,热心公益,是当地近代实业的开拓者。
刘青霞的次兄,跟随父亲的步伐,一路科考成为进士,曾任
湖北
布政司并署理提学使
在其父兄的影响下,刘青霞其实一直十分向往外面的世界,尤其是家里济世救民的思想,也深深影响着她,是以马青霞自幼就知书达理、颇具才华。
但是,或许是前半生的生活太过于轻松,自从她18岁后,她的生活就陷入了动荡不安中。
1895年,刘青霞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中,嫁给了
河南
安阳
的一个大户人家。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巡抚家的女儿,怎么会看上一个做生意的商户,但是时代所趋,马青霞的命运已经注定。
这户人家被称为“刘半县”、“双千倾”,意思就是半个县的财富都是他们家的,奴仆、良田应有尽有。
据悉,当时刘家在
开封
、
南京
等15个城镇,开设有数十处钱庄和当铺,这种家业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可以算是一种极佳的归宿了,也正是这种繁荣的假象迷惑了马丕瑶。
刘青霞嫁入刘家的同一年,父亲马丕瑶离世。虽然没有记载,但是也可以想象到,当时马丕瑶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最想要的就是,为小女儿安排一段美满的姻缘,让她过上富足的生活。
西边
在马丕瑶眼中,这个刘家家境富足、刘家子又是一个“
山西
试用道”(用钱捐出的小官),女儿的生活,应该不会很差。
但是,这段在马丕瑶看来应该是稳妥的婚姻,也给刘青霞带来了几十年的飘摇生活。
在那个年代,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成亲就意味着刘青霞连姓也要改变,马青霞变成了刘青霞
新婚的刘青霞很快就发现了,这个在父亲眼中的“靠山”,其实是外强中干。
刘青霞的丈夫刘耀德家境虽好,但是他本人却是“不中用”,靠着祖宗攒下的家业,挥霍成性、不思进取。
刘家娶刘青霞,也只是为了让她成为彰显家族的一个摆设,搭上马家这个官宦人家。
刘青霞虽然想过让丈夫往好的方向走,但是刘耀德自己不争气,没过多久还染上了抽鸦片的习气。
正房
刘青霞看不上不学无术的丈夫,刘耀德也不喜欢这个,有事没事唠叨自己妻子。
没有感情的两个人越走越远,结婚七年也没有一个孩子。刘青霞一直过着深居生活,双方还是维持着表面的和气,虽然分居却不被外人知道。
直到1901年,刘耀德突然因病去世。
原本平静的生活,也开始因为刘家族人,对家里财产的觊觎,开始不断掀起波浪。
刘家人的习性,从刘耀德就可见一斑,平时无事不上门,上门准是被利益所驱使。
刘耀德离世,家里就只剩下刘青霞和婆婆两个人,偌大的刘家家业,瞬间成为一块谁也想尝一口的肥肉。
在那个社会,女人不能当家,刘青霞看着寡居的婆母,自己若是走了,这群豺狼虎豹恐怕会将这个老人活吞了,她心下十分不忍。
另一方面,死了丈夫的女子被赶回娘家,刘青霞的生活,也不见得会有多好过。她也实在不愿意,让偌大的刘家家产,被这些一心图利的亲戚霸占。在身边人的暗示下,刘青霞声称自己已经怀孕。
“一品命妇”走上革命之路
怀着“遗腹子”的刘青霞,去往
开封
养胎,次年,在婆婆的安排下,带着大姑子的儿子回到了
尉氏
县(一说是刘青霞的姐姐的儿子)。
这个孩子,被取名为刘鼎元,刘家后继有人。
第二进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