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的道教圣地与新中国曙光:陕北绥德、米脂、佳县三地的风光与人文之旅阅读:1258/54
相关目的地:米脂
出发时间:
出行天数: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315704.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从
靖边
坐火车到
绥德
,再从
绥德
转火车到
米脂
就很快了,十几分钟就到。
米脂
主要游玩的地方有白云山、杨家沟和李自成行宫。白云山距离
米脂
县城大约60公里,我们包了一辆出租车,顺带去了杨家沟。李自成行宫就在县城里,距我们住的宾馆几百米。
白云山——黄土高原上的道教圣地和文化遗产
白云山在
佳县
境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位于黄河之滨,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道教圣地。这里的建筑群以宫、殿、楼、祠为主,既有宏伟壮观的庙宇,又有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还有独特的道教音乐和书法壁画。
白云山的雕刻艺术堪称一绝,数量之多,种类之繁多。山上的建筑群中,有石作的栏杆、旗杆、
石狮
、牌坊、台基等;有木作的梁、坊、雀替、门窗、神龛、神像、匾额、供器等;有砖瓦作的勾头、滴水、墀头、钱檐、脊兽等;还有金属,琉璃泥塑等多种多样的雕塑饰品。雕刻手法种类繁多,细节刻画细腻传神。
据《
佳县
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终南山道士李玉风云游四方,来到白云山,观其山奇景秀,遂结庐布药,普济众生,道教自此在白云山发迹。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万历皇帝朱翊钧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从此声名大振延续至今,几百年间香火长盛不衰,往来香客络绎不绝。
玉皇阁,建于明万历年间,为三滴水十字歇山式建筑,周围廊。阁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木结构,供奉着民间信仰中的最高天神玉皇大帝。下层为石拱窑洞,供奉太乙救苦大天尊。阁内壁画为《三十二天帝朝玉皇图》。阁西,建有马王庙,内奉游牧民族的保护神马王、牛王及水草大王。阁南,为琉璃九龙壁,壁之正面雕有九条彩龙,背面镌刻着《玉皇巡天图》。
白云山的书法和壁画同样令人叹为观止。现存碑刻157块,或以功德记事,或为文人雅士泼墨挥毫,留下众多书法精品。
有人把书法比作美妙的旋律、无声的乐曲、绮丽的图画。西汉文学家扬雄曾说:“书,心画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书法,最能显现一个人的心境。
明代万历年间
山西
粮道吴宗义所书的两块草书碑,行云流水、铿锵有力;悬挂在真武大殿由开山道人李玉风所书的木匾额“玉虚宫”苍劲雄浑、娇若惊龙。
白云山道教音乐被誉为白云神韵,圣境仙乐。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
北京
白云观道士王真寿等来白云山总理教务,首次把
北京
白云观的道教音乐传到白云山。
清康
熙年间,白云山道士苗太稔云游
江南
各地,广集名山道乐,白云山道教音乐在吸收了
中国
古代宫廷音乐、传统民间音乐和
江南
乐曲的精华后,又渗入道教信仰的特色,因此,白云山道教音乐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
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庙宇檐角上的铃铛声应和着直击心灵的道教音乐,浮躁的心绪瞬间也变得宁静起来。音乐,养一方人,讲一城事,道教音乐记载了时代的无穷变幻,也记载了民众的审美艺术。
1947年10月22日,正好是九九重阳节,也是白云山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主席带领战士们上白云山。据传,观剧结束后,主席踏入大殿,从签筒中抽出一支签:第四十三签,标着「上上大吉——日出扶桑」。道长瞥了一眼,立即笑了起来说道:"这是上上签,日出扶桑象征着繁
荣昌
盛,万事如意,是吉祥的征兆啊。没有什么能阻挡太阳的光芒,尤其是初升之日。"说起来也确实如此,毛泽东因此迈过黄河,东进不辍,最终抵达
西柏坡
,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创建了新
中国
。
杨家沟——新中国的曙光从这里升起
位于
陕西
省
榆林
市
米脂
县的杨家沟,曾是毛主席及党中央等转战
陕北
期间居住时间最长的驻留地。在这里,他们度过了长达4个月的严冬,直到第二年才离开。
如今,杨家沟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经典景区、
陕西
省国防教育基地等。
这里保存了大量当时的革命遗迹,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旧居、十二月会议旧址、
西北
野战军高级干部及前委扩大会议旧址、庆祝
宜川
战役大捷大会和东渡黄河动员大会旧址、中央政治部、
亚洲
部保卫科、
西北
局、供销社、战地医院、新华社等旧址。
然而,杨家沟并非只是一个充满革命气息的地方,它还隐藏着一个拥有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村落”——杨家沟马氏家族。
这个家族原本是一个传统的农耕家族,但在清同治年间,马氏族人为了家族安全,在村里一座孤山上依形就势建起了寨墙高耸的“
扶风
寨”。
经过子孙三四代的努力,到1940年前后,马家拥有的土地翻番,壮大成为一个拥有几十户人口、数十万亩土地的“地主集团”。
马氏家族除了土地和财富,还有智慧。他们很重视教育,马家发家的始祖马嘉乐曾经创办3所私塾,供子孙、亲友和乡邻子弟读书求取功名。
到清末民国年间,12名马家后人曾出国留学,其中就包括之前提到的三大地主之一的马祝平(字醒民),他曾经留学
日本
,回国后在家乡创建了马家沟最漂亮的窑洞院落——一座中西合璧的“新院”,也就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在杨家沟居住的地方。
然而,在之后的岁月中,马家后人基本上都离开了杨家沟,盛极一时的马氏集团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杨家沟已经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村民们依然过着平静的生活。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了解到
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的新
中国
是如何从这里崛起的。
杨家沟不仅是一个充满革命气息的地方,还隐藏着一个拥有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村落”。这里的历史故事丰富多彩,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