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水利工程-十里暗流声不断阅读:1348/168
相关目的地:鄯善
出发时间:
出行天数: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498201.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中国
文化攻略第538篇,西域攻略第11篇,其他攻略请点击底下
中国
文化攻略链接或我的头像~
(重点提示-坎儿井是
中国
国家地理评选的
新疆
100个最美拍摄点之一)
(重点提示-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昌古国”
吐鲁番
攻略大纲:
1.
吐鲁番
(火焰山,葡萄沟,苏公塔)
2.坎儿井
3.高昌
故城
4.交河
故城
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主要分布于
新疆
吐鲁番
和
哈密
地区,共有坎儿井1400多道,总长度达五千多公里。
其中
吐鲁番
市为538道,
鄯善
418道,
托克逊
180道,年径流量达2.94亿立方米,占
吐鲁番
总灌溉面积的30%以上。
吐鲁番
盆地以艾丁湖为中心,由高向低、由外而内明显地分为三个环状地带。
最外的一环由高山组成,北面横亘着博格达雪山,山势高峻,终年积雪,为盆地提供着丰富的水源。
第二环大部分是戈壁砾石。从天山冰峰融化的雪水只要一淌进戈壁砾石带,立刻就渗入地层,形成地下潜流。
第三带为平原绿洲带,也是居民居住地区。由于不透水的火焰山山体阻挡了戈壁砾石的地下水,使潜水位抬高。
在山体北缘形成一个潜水溢出带,有多处泉水流出,水质优良,流量稳定。火焰山相当于地下水库,有丰富的水源。
坎儿井是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特征而修建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即在地表下开挖引水渠道,把地下潜流逐渐引出地面。
坎儿井的长短因地理环境不同而不同。一般由竖井、暗渠、明渠、和蓄水池四个部分组成。
暗渠是坎儿井的主体,即地下水河道。竖井是出运井下泥沙石砾的
通道
。
暗渠的出水口叫“
龙口
”,和地面的明渠相连接,坎儿井水注入蓄水池,引入渠道。
坎儿井是
吐鲁番
地区各族劳动人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发展了坎儿井灌溉法。坎儿井被称之为
吐鲁番
的“生命线”和“绿色线”。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nfo: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
新疆
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
中国
新疆
吐鲁番
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
中国
古代三大工程。
吐鲁番
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世界文化攻略(不断更新,1000篇以上文化攻略连载中)
http://www.mafengwo.cn/i/8114419.html
中国
文化攻略(不断更新,800篇以上文化攻略连载中)
http://www.mafengwo.cn/i/2936936.html
北京
攻略集合(含景点全集)
http://www.mafengwo.cn/i/2872129.html
目前538篇:
北京
文化攻略:76篇
三秦文化攻略:32篇
姑苏文化攻略:23篇
杭州
文化攻略:27篇
三晋文化攻略:50篇
中原文化攻略:23篇
金陵文化攻略:18篇
淮扬文化攻略:25篇
燕赵文化攻略:24篇
巴蜀文化攻略:41篇
吴越文化攻略:27篇
古镇文化攻略:9篇
齐鲁文化攻略:18篇
八皖文化攻略:15篇
八闽文化攻略:25篇
丝路文化攻略:17篇
西域文化攻略:11篇
荆襄文化攻略:13篇
岭南文化攻略:14篇
南诏文化攻略:25篇
关东
文化攻略:6篇
塞外文化攻略:5篇
江右文化攻略:5篇
吐蕃文化攻略:1篇
上海
文化攻略:6篇
美食文化攻略:1篇
其他文化攻略:暂未开始
坎儿井主要分布在
吐鲁番
,
鄯善
,
哈密
一带地区。
●如何看到原汁原味的坎儿井●
●如何看到原汁原味的坎儿井●
我一共去四个地方看了坎儿井,其中三个是原生态的,真实的。
第一个,位于
鄯善
地区的七克台,这的坎儿井是单个最好看的,颜色古朴。
第二个,位于
哈密
地区的二堡镇,这的坎儿井是最多的,但是航拍是最好的,地上看效果一般。
第三个,位于
哈密
地区的柳树泉,这的坎儿井是最适合看出连成一排效果的,气势震撼。
第四个,位于
吐鲁番
市区的景点坎儿井民俗园,商业化景点。
☆鄯善七克台坎儿井☆
☆
鄯善
七克台坎儿井☆
鄯善
七克台乡现有60多道坎儿井,据考证多数是林则徐来
吐鲁番
后新开挖的。为了纪念林则徐的功劳,当地群众把坎儿井称之为林公井。
没有坎儿井就没有现在的绿洲文明,这是毫无疑问的。关于
吐鲁番
坎儿井的起源历来有三种说法。
一种是汉代关中井渠说。这种观点认为汉代时人们发明的“井渠法”传入
新疆
,发展成为现在的坎儿井。
第二种说法是跟林则徐有关。
清末林则徐被充军
新疆
后,1845年经过
吐鲁番
,察觉当地炎热少雨,于是就细查地势水源,引导
新疆
人民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地理特点,发明了这种凿井灌田的方法。
很显然,林则徐之说出于当地老百姓对林公的爱戴。
当年林公被发配,在
吐鲁番
驻留时候,组织老百姓开挖了大量的坎儿井,至今老百姓把一些坎儿井叫做林公井。坎儿井起源林公说,是一种感情的寄托。
第三种观点认为坎儿井是2500年前由波斯人首创而后传人
新疆
的,这种说法最为可靠,因为目前
伊朗
仍然存在大量的坎儿井。
而且古代西域地区的文化基本上来源于伟大的古波斯文明。
坎儿井起源哪里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与沟通东西方文化的
丝绸之路
联系在一起的。
巴基斯坦
、
伊朗
及里海沿岸,人们都发现了坎儿井。
伊朗
坎儿井现在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
直到今天,坎儿井还在为
新疆
吐鲁番
的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哈密二堡镇坎儿井☆
☆
哈密
二堡镇坎儿井☆
在
哈密
盆地的二堡镇荒漠上,大大小小600余座坎儿井星罗棋布,天山融化的雪水在这里汇聚,成为了当地赖以生存的水源。
从空中俯瞰吐哈盆地,可见戈壁滩上成串成串的凹心土堆,这便是坎儿井了。
坎儿井,
新疆
维吾尔语称“坎儿孜”。它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灌溉系统。在
中国
,坎儿井主要分布在
新疆
吐鲁番
和
哈密
盆地。
根据1962年统计资料,
中国
新疆
共有坎儿井约1700多条,总流量约为26.3米每秒,灌溉面积约50多万亩。
其中
吐鲁番
盆地共有坎儿井约1100多条,总流量达l8.3米每秒,灌溉面积47万亩,占当时该盆地总耕地面积70万亩的67%,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为人工建设的灌溉设施,坎儿井与
吐鲁番
绿洲生命息息相关。
新疆
坎儿井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它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被称为
中国
古代三大工程,与
四川
都江堰
、
广西
灵渠并列,被誉为
中国
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吐鲁番
人民形象地把坎儿井称作“地下运河”。
吐鲁番
是
中国
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在3000毫米以上,可谓
中国
的“干极”。虽然酷热少雨,但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喀拉乌成山,山上终年积雪。冰雪消融,积水成流,流向盆地。
春夏时节,大量融雪和山前雨水,渗入戈壁,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峰高达5445米,而盆地中心的艾丁湖,海拔低于海平面154米。
从天山脚下到艾丁湖畔,水平距离仅60公里,高差竟有1400多米,地面坡度平均约四十分之一,地下水的坡降与地面坡变相差不大,这就为开挖坎儿井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吐鲁番
土质为砂砾和粘土胶结,质地坚实,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这又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于是,人们因势利导,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建设绿洲。
坎儿井由竖井、地下渠道(暗渠)、地面渠道(明渠)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掘井人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些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
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坎儿井汇聚地下潜流而成地下河,保护可贵水源尽可能不受炎热、狂风、沙尘暴的影响,保持稳定流量。
它顺地势自然流动,由
龙口
(天山雪水经过地层渗透,通过暗渠流向明渠的第一个出水口)出地面,为绿洲生命提供着成本相对低廉的水源供给。于是,戈壁荒滩变良田,沙漠腹地见绿洲。
清代萧雄《西疆杂述诗》云:“道出行回火焰山,高昌城郭胜连环。疏泉穴地分浇灌,禾黍盈盈万顷间。”它说出了“疏泉穴地”这
吐鲁番
盆地独特的水利工程最大特点。
唐代诗歌有关于井渠的生动描述,如李群玉《引水行》云:“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罗洞口烟。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它可以借来形容
吐鲁番
坎儿井。
坎儿井是世世代代各族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坎儿井水,是各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血汗换来的“甘露”。
☆哈密柳树泉坎儿井☆
☆
哈密
柳树泉坎儿井☆
哈密
柳树泉农场有坎儿井84条,其中57条用于农田灌溉。
19条坎儿井在柳树泉农场农五连汇流成水库,保障下游3万亩农田灌溉。
新疆
境内坎儿井全长5400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
目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它的伟大并不逊色于长城,是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
跟
伊朗
人同为雅利安人后裔的维吾尔人(吐火罗人),从各个方面都继承了大量波斯人的传统。
波斯坎儿井是波斯人的伟大创造,在2016年已经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伊朗
人在至少2000年前就开始挖掘坎儿井,也就是地下水渠,用来灌溉庄家并供应饮用水。
坎儿井在波斯语中的发音为“Qanat”,传到
新疆
叫做“坎儿孜”。这也是波斯文明贡献给全世界的一大发明。
坎儿井作为蓄水方式具有很多益处。首先这条水渠的大部分水在地下流淌,减少了蒸发和渗入土壤中带来的损失。其次借助引力确保了坎儿井系统的运作无需抽水泵。
另外,坎儿井系统利用了可再生的地下水资源。
水自古以来都是
伊朗
人生活
中非
常重要的元素,在大量
伊朗
的传统建筑中都能找寻到水元素的存在。
在
伊朗
这样极度干旱的地区,坎儿井使得农业和定居成为可能,也是沙漠地带传统文化和文明的独特证明。
在数千年后的今天坎儿井仍可以在
伊朗
人的现世生活中为老百姓创造性地解决用水难的问题,展示了坎儿井的顽强的生命力和实用性。
201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
伊朗
境内11处坎儿井作为一个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期待着
中国
的坎儿井也能早入申遗
成功
。
☆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