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东北的冰天雪地_去沈阳感受一场冬天的浪漫阅读:4087/26
相关目的地:沈阳
出发时间:2021-12-31
出行天数:5 天
人均:15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513751.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_楔子
自毕业旅行后就安安份份的去上班了,每天日复一日的重复再重复,这与学生时代的我也无太大区别,骨子里就有着那股不敢平庸的劲儿。这不,冬天来了,我又辞职了。
开始着手我的房车旅行计划,为此,我与佳妹没事的时候就去网上找找看,因为资金有限准备用一辆二手金杯箱货来改装,为此更是没少跑二手车市场。经常去看的原因一是我们这座小城市车少,所以经常看看有没有新到的二手车;还有就是多比较来选择一辆性价比最优的。
除了车辆的选择,vlog也是我们房车旅行必不可少的,于是从网上买来了稳定器、收音麦、三脚架等东西来支撑我们做视频。
那么一切就绪,我们只想快点找个地方来实践我们的vlog水平,在家里的小打小闹貌似已经满足不了我了,于是乎我又翻开了地图。
对于普通人来说冬天要旅行肯定首选温暖舒适的南方,而我从来就不是随大流的那波人,目标直指
东北
。一直以来,我都想体验一下
东北
的冬天,但很多人却不理解为何要如此受罪,而我却觉得去一个地方一定要感受它最有特色的时候,若是冷了去南方热了去北方,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_沈阳|坐着火车去东北
元旦前一天我跟佳妹坐上了火车,也是上火车前刚刚做的核酸,而订下去
东北
沈阳
的决定也仅仅是十几个小时前。
之所以去
沈阳
也是因为对
东北
三省城市的认知只停留在
沈阳
、
大连
、
哈尔滨
这几个较为出名的城市上,更是因为从
德州
到
沈阳
有直达的火车比较方便而已。
火车十一点多到,计划着还能到
沈阳
去跨个年,刚开始车上还是热闹的,甚至没有放行李的地方,随着车子越来越往北,温度也逐渐降低,车上的人也跟着越走越少,使得整个车厢更加冷清。
可能是车上的载重少了火车快了,我们比预计到站时间快了半个小时,这是想让我们早点感受一下
沈阳
的冬天。
出车厢前,我跟佳妹就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穿上大衣,套上手套,戴上耳罩、口罩,还有帽子,只露出的两只眼睛也有眼镜保护,车厢上的人用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眼光看着我俩,还没下车就已经捂出了一身汗。
但外面却没有想象的那样寒冷,与我们昨天晚上感受到的温度没有多大差别,甚至还要暖和些,我们确实有些夸张了。
出了
沈阳
站,刚才的下车的人快速散去,只剩下我俩,街头巷尾的几乎看不到人,连车都是有一辆没一辆的出现,我们想难道是跨年夜大家都在家里过节吗?也是不得而知,好在我们订了一家离火车站很近的宾馆。
照这样的景象我们也是放弃了在外面跨年的打算了,准备老老实实的定个外卖,然后早点休息。
第二天起来也快十点了,出门觅食是当务之急,早上的寒气还是偏冷一些的,但也可以接受,在路上看到也不是每一个
东北
人都不怕冷,大多数人也是想我们一样捂的很严实。
昨天下车的时候就看到了
沈阳
的大烟囱,一座一座的高耸入云,很少有建筑能与它比肩,烟囱里一缕缕的白烟撒入天空,像极了一团一团的云朵。
在
东北
这样的烟囱非常常见,这是为了供暖而建的,
东北
冷的早也冷的久,所以需要长时间的供暖,而这些烟囱也是为了
东北
地区的供暖做出来极大的贡献,甚至成为了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在我们的“全副武装”下寒冷不足以对我们构成威胁,甚至耳罩口罩都成了拍照必备的单品。
老四季抻面馆在
沈阳
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存在,很多老
沈阳
人离开
沈阳
久了,回
沈阳
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向老四季抻面馆,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抻面,再啃个鸡架,喝上一瓶老雪,最后意犹未尽地擦擦嘴。老四季抻面对于
沈阳
人来说,已经不只是一顿饭了,而是乡愁一般的存在。
也正是如此,来
沈阳
的第一顿饭就选在了这里,还有就是离住的地方不远。老汤面跟鸡架是必点的,我又要了一盘鸡丝拌面。
一端上来我就被这里的面量惊到了,早就对
东北
的菜量有所耳闻,可没成想竟能被一碗面难倒。
老汤面是熬制许久的鸡汤再配上刚做好的抻面;鸡丝拌面是一个甜辣口,但甜味远超辣味;鸡架要了原味的,只有一点盐的咸味却十分美味。
_沈阳|探寻沈阳故宫的历史
趁着中午我们换了住的地方,屋子比之前更大更宽敞了,周围的小馆子也多了,最重要的是离很多景点更近了。
沈阳
故宫是我们的第一站,也是来
沈阳
之前知道的为数不到的地方,但名头比起
北京
故宫来说还是逊色不少,可依然不能阻挡人们对于
沈阳
故宫的热爱。
元旦第一天去故宫也算有着特殊意义吧,总之这一天做什么事都是新的开始,没有跟平时节假日那样人山人海,今天的人流是我能接受的范围。
门口的大叔头戴齐天大圣的雉翎,手里拿着金箍棒吸引着来往的孩童,最吸引眼球的还是身上的军大衣。
沈阳
故宫是清王朝亲手缔造的第一座大气庄严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形成了浓郁多姿的满族民族风格和
中国
东北
地方特色。清朝迁都
北京
,这座昔日皇家宫殿即成为陪都宫殿。顺治初年,定盛京为国家的“陪都”。
刚进到大门里面,就听见一个老爷爷在慷慨激情的在讲解故宫的历史,
沈阳
的历史,很快就也吸引了一大批忠实听众。
沈阳
故宫以崇政殿为核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中轴线,分为东路、中路、西路3个部分。
崇政殿做为皇宫的正殿,它是皇帝日常临朝理政之处,也就是通常所说“上朝”的地方。
崇政殿室内的宝座、屏风等陈设,并非清太宗时期的原貌,而是乾隆十二年根据皇帝的旨意重新设计制做的,堂陛之内的屏风宝座,是乾隆特命仿
北京
故宫乾清宫所用加以缩小精心制作的,宝座、屏风各以九条龙做为主要装饰,全部罩以金漆,体现皇帝的无上尊严。
凤凰楼坐落于
沈阳
故宫中路建筑群的中轴线上,为黄琉璃瓦绿剪边、重檐三滴水、围廊、歇山式建筑。 是休息和宴会之所,入关之后,曾存放玉玺、帝王像及行乐图。
凤凰楼共三层,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
在我拍
沈阳
故宫那雕梁画栋的屋檐时总能有若隐若现的风筝入镜,时而清晰时而朦胧,在历史感厚重的故宫里却没有多少违和感,风筝如同那时高墙中的小人物那般,想要挣脱束缚自由翱翔却始终被一根线牵着命运。
透过门缝看到的无法进入的场所,由下至上年代愈发遥远,历史的斑驳感体现的淋漓尽致,虚无缥缈之间仿佛相隔百年之久。
在故宫的很多房间里还保持着当时皇室居住过的现状,窗户外面就能望到里面的样子,由于对文物的保护,只能这样参观。尽管过了几百年依然尽显尊贵,而且保持的干净整洁。
清宁宫后面的院墙上设
通道
口,拾级而下,就到了
沈阳
故宫的后花园,作为提供御膳的后勤内院,也叫“后苑”和“御花园”。现在的御花园,处处花草树木,清新而幽静,早已没有了御膳后厨的味道,徜徉这里成了休闲后花园了。
沈阳
故宫的东路很有特色。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初称大衙门,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整个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其建筑如同帐篷一样,只是帐篷是可以流动,而亭子是固定的。
大政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
八角殿周围的栏杆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尤其是雕刻的龙头,满是破损裂纹甚至还有许多磕碰,却依旧霸气十足尽显王者之风。
之所以叫
沈阳
故宫博物院是因为里面还展览了以清宫廷珍藏为特色的展品,并包括满清帝王及其族群发展的相关历史。
我们在本身就不算大的故宫里转了好几圈,刚开始确实如同无头苍蝇般随意乱逛,等各个位置都熟知了我们就开始找地方拍照了。一般自己出来都是拍拍景然后找人帮忙拍个照片,但是跟佳妹出来就有专门拍照的模特了,特别是这个黄色口罩与粉红色耳罩真的很出片,与故宫的红墙黄瓦相得益彰。
最后我们的合照是请了一个可爱的小姐姐帮忙拍的,其实我们也是一直在寻觅那种拍照技术好且又比较和善的人。终于在一个院子里看到了一个拿卡片机拍照姑娘,我们上千搭讪询问是否可以帮我们拍一个合照,她是很爽快的答应了,也正应了我们心中的想法。
而后她让我们选好位置调整好相机后她只负责按快门,在看了第一次拍的不是很好后主动的想要忙我们重新再拍,也主要是我们不是眼睛没睁开就是眼镜起了雾。
拍好后我们也为她拍了几张照片留念,最后聊起来我问道:“你是哪里的啊?听口音像南方那边的。
”她反问道:“你猜猜我是哪里的啊?”言语间带着一些小俏皮。
我感觉像是
福建
台湾
那块的,有点嗲嗲的那种,就说:“
福建
那块的吧!”
“我是
台湾
的啦!”她笑着说。
然后我心中也是疑惑的问道:“
台湾
疫情还是有点严重,怎么过来的啊?”
她说:“我在这边工作,然后趁着放假就出来转转。”
告别之后我们在故宫里又几次相遇,并且打了招呼,很难想象一个
台湾
姑娘在
东北
待得居然没有被
东北
话带偏,也是很佩服啊。
_沈阳|期待许久的那场雪
本想着一下午可以逛完
沈阳
故宫以及附近的大帅府与金融银行,可哪成想天黑的猝不及防,三点多就不见了生机,相机也随即罢了工,只能找个地方临时充电。
路上随处可见的糖葫芦小贩,糖葫芦在
东北
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与冬天寒冷紧密相连的小吃。
没多远就有一个刘老根大舞台,听说这是赵本山的第一家演出舞台,以二人转为主的表演形式,还时不时有一些较为出名的演员压轴出场,运气好的话更能看到赵本山、小
沈阳
、宋小宝等这种电视上才能看到的演员。
它的旁边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个以“大舞台”为名的小吃街,然而人却少的可怜,我们成了为数不多的游客。
小吃街后面是各种小馆子,这也明白了为何小吃不景气了,这样冷的天气在屋里吃饭怎么也比外面要强,更何况又是地道的
东北
菜。
△烧卖
△羊杂汤
我们来了一家回民餐馆,目的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以充电取暖为主,看上的也是主打的牛肉烧卖,然后配了一锅羊汤。
这家店门头不大里面却别有洞天,装饰的也尤为精致,更让人眼前一亮的不是里面多少好吃的菜品,而是墙上挂满了老板娘跟各种名人的合照,有冯巩、潘长江、于洋、田娃等,不少都是隔壁大舞台唱二人转的,原来他们平时吃饭也是在这附近解决的。
说起烧卖还是喜欢我们北方这种肉馅的,面皮筋道肉馅饱满,吃一口满嘴流油,而且一笼足足放了十二个,真的货真价实。
羊杂汤也是吃过的料最足味最浓的,扑鼻而来的羊膻味是我喜欢的味道,里面的羊肥油吃的上头,里面的料不仅有常见的羊肝、羊肺、羊心,还有许多别处不舍得放的羊肠、羊肚、羊头肉等东西,舍得放料味道一定不会差,本来只想吃个下午茶的我们又是吃撑的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