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字的原乡——沈从文故乡凤凰古城阅读:1055/4
相关目的地:湘西
出发时间:
出行天数: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211146.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从去年五月份开始阅读《沈从文文集》,就一直心心念念的想到
凤凰古城
。三月初,闺蜜打电话给我,说想去
张家界
和
凤凰古城
。好闺蜜之间真的是心有灵犀,便欣然赞同。
沈从文故居
三月的
湘西
,一直在下雨,乍暖还寒的春天,我们来到了沈从文先生的故乡。我一直认为,
凤凰古城
是沾了先生的光,所以名声才那么大。果然我们入住的民宿雪晴集人文半山民俗,一进接待大厅就有沈从文先生的半身版画,版画背景很特别,你看出端倪了吗?
拾阶而上,楼梯侧墙上有沈从文先生的经典句子:“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
希腊
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的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如果你看过先生的作品,你就一定懂得“
希腊
小庙”。先生的作品基本没有大事件、大背景、大冲突,而是聚焦于最普通不过的小人物身上。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小说《边城》,就是一脚踏三省的凤凰城边的一个小小的边城——茶洞为背景,轻声细语的诉说着小小边城中,小小人物的悠悠民生。他们有着生存的本质和天然的野性,也有充满了真善美的精神空间,在这个精神世界里,孕育的是真实、灵动、古朴、安宁。
凤凰古城
放下行李,我们迫不及待的奔向从文先生故居。三月的沱江,水流不急不缓,两边的吊脚楼依山而建,现在的沱江已经没有运输的船只了,只有观光的游船。吊脚楼有的改成了民宿,有的改成酒吧、餐馆、小商店,基本上没什么人住了。走在古城的石板小路,我努力的寻找先生笔下的街巷。由于我们到晚了,已经关门谢客,只好次日再来。我走在石板路上,想着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出了家门就脱了鞋子,赤脚走在石板上,有意绕道逃学,小巷里的胖皮匠,大而圆的肚皮上面有一撮毛;有剃头铺、豆腐作坊、铁匠铺、还有小饭铺......
沈从文先生是这样说的:一个好事的人,若从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当可在黔北、川东、
湘西
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一个名为“镇筸”的小点.....
在近代
中国
的历史上流传着着样一句话“无湘不成军,无筸不成湘”。湘兵吃苦耐劳,骁勇善战,鼎盛时湘军集团兵力达五十多万人。而“镇筸”城中居民每家都有兵役,所以“无筸不成湘”。先生说:这个地方可以说充满了迷信,然而那点迷信,却被历史很巧妙的柔和在军人的感情里,因此反而增加了军人的勇敢性与团结性。
三月的凤凰几乎每天都有小雨,雨小的的象雾,不用打伞,温柔的落在脸上,让我这个在北方长大的南方人,感觉无限的舒爽。
次日一早来到了沈从文先生故居。
沈从文先生故居,是一个占地400多平米的四合院。先生小时候家境殷实,从文自传中提到过,先生的祖父曾做过
云南
昭通
镇守使,有做过
贵州
总督。而且先生有苗族血统,还当过兵。故居在1988年进行过整修的,里面陈列着先生的作品以及生前的照片,先生用过的家具物品都是从
北京
运回的,据说先生写作时喜欢听音乐,不知道是哪些旋律,让先生写出了那么多醉人优美的文字。
沈先生和夫人张兆和的字迹都非常的优美,楷书甚至有点神似。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安静平淡,笔法细腻,字迹沉稳。(此时突然想起星元老师曾对我说:小徐,你应该习小楷,张兆和是你老乡,她的字娟秀清雅)而先生的草书,酣畅淋漓,沉着痛快。故居里有一些先生和夫人的合影,从年轻到年迈,他们的故事也时常为人们津津乐道,不禁让人想起现在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先生年轻时写给张兆和的情书:
一个白日带走了一点青春
日子虽不能毁坏我印象里你所给我的光明
却慢慢的使我不同了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
永远不会老去
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
我想到这些
我十分犹豫了
生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
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
用对自然倾心的眼
反观人生
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
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
在同一人事上
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
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
我也安慰自己过
我说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先生的后半生可谓是跌宕起伏,曾经自杀,被救后送到了精神病院,他这样说此时的自己“悲剧转入静谧,在静谧中仿佛见到了神,理会了神。”他用“慈柔”和“大悲”来形容此时的心境。1950年他革命学校毕业后,退出文坛到博物馆工作,做了一段时间的讲解员。后来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先生写了《
中国
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
中国
服饰研究的空白。
从先生故居出来,我想落泪,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体的的命运是多么的无能为力。八二年,晚年的沈从文先生在黄永玉先生的陪同下,曾短暂的回到过故乡,也是这短短的故乡之行,给了先生晚年极大的安慰。
先生曾两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上世纪30年代,被誉为
中国
的托尔斯泰。如果他没有离世,很可能会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诺贝尔奖终审评委这样说:要是说
中国
作家得奖,沈从文头一个就是。五四运动以来的
中国
作家就是他,头一个可以获奖的。沈从文没有文学家的自负清高,因为他是一个土包子,一个乡巴佬,他懂得下层人民的疾苦,懂得历史上人民生活的疾苦,所以他会写《边城》《长河》那样伟大的小说。先生虽然只有小学文凭,却是大学教授,他的学生有汪曾祺、吴晗、罗尔纲、高植、臧克家等这样的大人物。
沈从文和夫人张兆和过世后,安葬在凤凰城边的听涛山,妻妹张充和从
美国
电传来一幅挽辞,堪是对沈从文最简短贴切的评价: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在凤凰古镇,我多希望在某个小巷或石板路上,与那个瘦小的逃课的孩子偶遇。并努力的想探寻与先生文字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现在的古城已和先生笔下的大相径庭,尤其是到了晚上,灯红酒绿的酒吧在沱江两侧,各种灯光秀使整个古城流光溢彩。
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对于
湘西
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他个人的创造,而给一个地域标注了整体的文化标签和城市印象。先生一生远离政治、不拘泥于时代囿限的写作风格,在时间的发酵之下,具备了恒久的审美价值。因为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力是永恒的,对于纯净的人性亦是向往的。现今的
湘西
仍旧保存着很多传承下来的民俗风情,吸引着许多想去寻找宁静和自我回归的灵魂去朝圣,这一切,都因为沈从文,
湘西
的自然美好孕育了他的乡土文学,而他笔下的定格的隽永又完成了对这片山水的反哺。
沱江两岸有好几座桥,先生也是喜欢桥的。其中,虹桥——应该是凤凰城的核心区域了。没想到的是并没有到旅游旺季,还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可能是三年疫情,人们早就按奈不住渴望自由的心,报复性的出游,让小城热闹非凡。而夜晚的古城,沿江的酒吧,商铺灯火通明,整个小城流光溢彩,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
来到
凤凰古城
,我们一定回想起“翠翠”。每当夜幕降临时,江中有一个穿着红衣盛装的苗族女孩,在翩翩起舞,听人们说那是翠翠。江中那个实景剧情,就是在演绎翠翠、天保、傩送之间那个美好、淳朴、善良的爱情故事。
古城的人们为了弥补翠翠没有出嫁的遗憾,每年正月十五都会为她补办出嫁的仪式。
导游告诉我们,
凤凰古城
是一座“醒来是山水,躺下是绮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