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行之——梅关古道的梅 南华寺的树 路边的柿趣 上岳古村的锅耳墙阅读:926/3
相关目的地:韶关
出发时间:2021-11-25
出行天数:4 天
人均:9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474584.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冯屋的银杏看完了,与珠玑古巷相距不远的梅关古道我们还是要去探寻一番滴。
https://imfw.cn/l/290007324
(冯屋的银杏~珠玑古巷篇)
梅关古道---白梅开了
梅关,古称秦关,有“岭南第一关”之称。自秦汉以来,便是当时沟通中原与岭南、贯通珠江与长江两大水系的五条最主要
通道
之一。
梅关古道的开通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唐代名相张九龄,他是
韶关
人。他出入岭南,也走过这必经之路,对大庾岭梅关“人苦峻极”的险阻深有感受,因此便向朝廷状请开大庾岭路。
古道修通后,全长十几公里,路宽近17米。梅关古道开通后,南北交通大为改观。梅岭古道成了连接南北交通的主要孔道,后人誉之为“古代的京广线”。唐时
广州
之波斯、阿拉伯商人,北上
扬州
者,必取道大庾岭,再沿赣江而下,顺长江而
扬州
。
交通的便利不仅带来繁忙的商业繁荣,也带来大量的人口迁移,历史上曾有三批百万余中原人经此处南迁,在岭下珠玑巷落籍,后南迁至珠江三角洲,又迁至港澳及海外,才有了如今遍布海内外的广府人后代,绵绵不绝,生生不息!
梅岭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
陈毅元帅著名的《梅岭三章》、《偷渡梅关》就是在梅岭坚持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时留下的诗篇。
入古道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山上的梅花前两天才开,我们多么幸运正好赶上它最美的时候。
古道上最美的还是梅花。
历经沧桑的古道,遗世而独立,但有了傲寒的梅花,有了它的点缀,古道有了生机和活力。梅在这幽幽古道中又尽显其高洁孤傲的君子之范。
白梅开了,再就是红梅,腊梅,绿梅了吧。是的,只有梅,百花开尽总凋零,唯有冬梅迎寒风。
梅关古道门票 40元/人
南华寺---心若菩提叶,方不惹尘埃
六祖真身供奉所在地-一南华寺!
真身是如何形成的呢?查了下资料详情如下:
六祖慧能圆寂前,身披袈裟,尽腿盘屈,打坐入定,不吃不喝,使体内营养和水分逐渐耗尽,最终坐化圆寂。然后将遗体放在两个对盖密封的大缸之中的木座上,座下有生石灰和木炭,座上有漏孔。经过相当时间后,内脏和遗体上的有机物质腐烂流滴到生石灰上,不断产生热气,水份被吸干,遂变成坐式肉身干体。然后进行塑造,先“以香泥上之”,然后加布,再以铁叶,漆布固其颈。由于方辨是慧能的弟子,不止一次为慧能塑过像,对他的音容相貌、气质神态有深刻的了解,因此这尊塑像很
成功
的反映出慧能超脱的气质和高僧的形象,成为流传万古的真身像。
我们在寺内呆的时间不长,走一圈下来,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座灵照塔,这座牌门,古泉和寺内的高耸入云的老树。
佛门之地不敢多拍,廖廖数张,已尽显寺之古老与深厚的底蕴。
南华寺门票,20元/人
偶遇-----路边的柿趣
这一天,幸运的事情不少,梅岭的梅花开算一件。还有一件就是下面要说的柿树。
这不在我们的计划行程内,所以是意外之喜。
在行车途中,友人向窗外的偶然一眼看到不远小树林里有柿子。我们赶紧把车子停在路边安全地带,就很兴奋地去找这棵柿树。
走过一片杂草丛生之地,我们找到一棵高大的柿树,望着挂在高处的柿子,我还有点望柿兴叹。
但好景不负有心人,在我们找到另一条路出来时,居然发现前面有一户人家屋前房后都有高矮不等的柿树,一片惊呼声让我们雀跃不己。
这户人家是二层小楼房,掩映在树丛后面,在大马路上时根本看不到。
大门前有个不大的水塘,塘边有棵矮柿子树,屋的左边有一棵高过屋顶的柿树,屋后是个小山坡,还有一棵柿树,都挂着不少红通通的柿子呢。
屋主人很好,我问她柿子卖不卖?她说不卖,你们喜欢自己摘就行。还拿出她家自制的摘柿子的工具给我们。
这下,就是我们撒欢的时候了。拿着摘柿子的工具,我们试了下,并不容易摘得下来。这样不过瘾。我们的美女赵小姐姐,抬腿三、二下蹭蹭几个步子很敏捷地就上了树,“真厉害,真像个小猴子样……”房主大姐看到了直夸赞,哈哈笑声不断。瞧瞧赵小姐姐这矫健的身手,小时候一定没少爬树。
我喜欢柿子,它有乡野之趣,成熟的柿子红通通,肥嘟嘟,挂在树上又是一道丰收的美景,饱了口福还饱了眼福。
这一偶遇的经历,仿佛让我们回到童年时代那无忧无虑的欢乐时光。
凤城清远---上岳古村的锅耳墙
清远
境内有一处古色古香的有7百多年历史的上岳古村。不同于
江南
水乡建筑的温婉灵秀,这里的古建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
这处房子最具特色的如上图所示,如锅柄般的锅耳墙,据说墙的高低与地低相关。
历经百年,错落有致的墙耳,连绵开去,静静地立在这天地之间,看日出日落,这屋檐下的曾经的那些人,一代又一代,由简入繁,由盛而衰,又曾经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曾经的故事已不再重演,只留下这一面面墙体,延缓并承载着这一方土地的历史。
走出古村的一间大门时,看到坐在门旁的一位老人家,她不停地向进进出出的人挥着手,做打招呼样,人来人往,没什么人回应她。我们上前问她有多大岁数,她连说带比划,九十四岁。临走,我忍不住拍了一张,想起我在老家的也是九十多岁的外婆。
这屋子早已人去楼空,无法住人了,这老人应该经常坐在这里。小时候,也许她也住过这里,或许就在此玩耍,串门,如今她那么孤独,她满脸的沧桑,是历经岁月的样子。老屋和老人,相依相守,我看过你的曾经,你见证我的终老。
___终___